越早入院待產反而越晚生?
一位25歲第一胎的懷孕媽媽,在孕期39週時發現有些不適,下腹酸酸的,下腰也有些疼痛及一點帶血絲的分泌物,他很快就到婦產科急診並到產房檢查,發現子宮口還沒開,監測子宮收縮也不規則,因此醫師建議返家休息,等到大痛又規則的宮縮之後再入院。這位媽媽身高160公分,孕前體重50公斤,孕後至今才57.9公斤,胎兒約會在三千克上下,經醫師評估,應該為假性陣痛,而且還未進入產程,尚在第一期潛伏期(latest phase)。原本相當緊張的媽媽經過醫生詳細的解釋才取消了入院待產的念頭。
「愈早入院待產,生產過程就越久,越晚入院反而生產快速。」是個相當有趣的說法。本案例在回家洗澡休息一會兒後,就開始規律陣痛,子宮口也擴大到六公分,大約兩小時後就開始生產,全程只花了五個小時,男嬰則有2800克重,人人稱羨。由這位懷孕媽媽的順產經驗來看,太早入院待產其實不會加速生產的過程,究竟何時才是最佳入院待產的時機呢?臨床上,早期產痛的診斷其實相當重要,必須要排除假性產痛(false labor)及早期產痛(early labor)等兩種情形。那麼該如何分辨假性產痛呢?
不少懷孕媽媽到足月前都經常有陣痛,甚至天天發生,相當惱人。其實假性產痛一般人雖然分辨不易,但在臨床上分辨並不困難,只要先使用胎心監測器,測定宮縮是否規則,約十分鐘收縮一次,並由醫護進行內診,如果宮口有持續的擴張變薄,就可稱為產痛;若無擴張則有可能是假性產痛。有時候,待產的時間可能長達14-20小時或更久,但仍然在假性產痛的範圍內。
到底何時入院待產是最好的時機?
產程分為:潛伏期(子宮開4-6公分)à快速活動期(3-5分鐘宮縮一次) à宮口開全(10cm)後生產,由於潛伏期可能相當久,究竟何時入院其實仍是未定的難題,有部分媽媽可能因為產痛相當久而引起家人緊張。然而有研究指出,在潛伏期的懷孕媽媽入院待產後反而容易有難產的現象,更易接受減痛處理及藥物引產還有羊膜發炎等狀況,所以太早入院待產反而會有不好的效應。所以說,若是仍在初期,子宮口並沒有4-6公分的開口時,經醫生診斷不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單胎懷孕媽媽可以考慮在家休息,放心的在家中自由活動,讓自己在熟悉的地方沒有壓力,反而能更快生產。
當然,現今並沒有明文規定必須何時入院待產,然而卻有不少敏感的懷孕媽媽因為假性產痛多次到醫院急診卻被”退貨”的情形,白跑一趟。因此若是產生陣痛,可以多加觀察,切莫緊張。